【典型示范】闽清:乡村新貌里有源源不断的“台青力量”
七月初的闽清三溪乡,青山翠影摇曳,油桐花渐谢,却不失有繁花点缀。在2025年闽清县委、县政府“保底线、促发展、惠民生、求创新”四轮驱动专项行动推动下,闽清三溪乡的景色愈发宜人。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,百年油坊变身打卡地,白墙黛瓦民居错落。
作为福州唯一、福建三地之一的全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,闽清正积极引入台资台智,在乡村建设、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。以打造“海峡两岸农文旅人才产业创新基地”为目标的三溪乡便是生动缩影。

图源:新闽清
当前,三溪乡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中结出累累硕果,吸引了众多台湾团队和人才入驻。来自台湾省台北市,现任福建沐芝创意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怡雯,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“三溪乡项目落地完成度都很高,前期充分沟通项目顺序与资金到位情况,使得落地成效几乎达100%。”说起三溪乡一年来的变化,做事考虑长远且有规划的王怡雯,最在乎的是自己所进行的设计都能落地,能让村民看到实际改变,景区也能进一步开展市场化运作。

图源:新闽清
2023年12月,一场座谈会让王怡雯与闽清结下不解之缘,福建各级领导对乡建乡创团队开放、尊重的态度,促使她于2024年6月带领团队扎根闽清溪源村。
从听不懂乡音表达而带来的沟通困难,到把家与办公室搬到闽清,用行动与真心换来村民的信任。如今,村民们会主动帮忙监工,这种充满信任的转变,乡内各村及乡政府都愿与团队共同讨论未来规划,大家力往一处使地奋斗模样,让扎根文旅行业十几年的王怡雯印象深刻,“所以我们村里项目的最大亮点,就是所有设计都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。我们设计呈现的村庄是村民心目中最美的样子。”
在三溪乡,王怡雯团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。百年油坊作为全最佳线上百家乐娱乐场仅存的人工手作坊设备,传承超百年,他们深耕“百年油坊”主题项目,努力打造油茶产业研学教育基地;为了擦亮闽清作为福建首批“建筑之乡”的招牌,保护垒石技艺,在闽清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王怡雯带头挖掘传承人故事文化并建设展馆,在建筑活化项目中运用大量老工艺手法,致力于传承非遗技艺。

百年油坊。图源:新闽清
“7月闽清会举办招商消暑节,活动场地落在三溪乡进行开幕与招商,同时在展示传统村落提升修缮活化成果。”王怡雯表示,此次活动会同时联动溪源村,尝试一个活动带动多个地方,设置分会场,充分利用资源。
对三溪乡未来充满信心的王怡雯有着规划的畅想:溪源村一期景区打造已完成,二期会以市场为主,争取与旅游相关的荣誉、资金和政策;山墩村计划用一年半时间从省级传统村落升级为国家级,并打造为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。“综合考虑好各种因素,走好市场化运作和政策申请两条路,不断地推进项目。”

王怡雯团队。图源:新闽清
聚焦闽清“侨”资源,对于正在参与推进的闽清全球华人传统文化项目,王怡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“将传统文化融入各村,使乡村文旅体现礼乐、吴越等文化元素,每个村结合自身特点融入传统文化,村民可作为文化介绍和推荐人。”目前,王怡雯已在编写课件和研学课程,计划将分阶段对村民进行培训。
除了王怡雯团队,三溪乡还引进了青年美术家陈贲工作室、农林大学廖凌云博士、陈凯达老师团队等,共同营造“才聚如云、才涌如潮”的生动局面。此外,三溪乡还规划建设三创中心,打造海峡两岸人才孵化基地;成功举办三溪茶油美食季,累计吸引游客超3.7万人次,带动农户茶油销售额达到216万元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。
塔庄镇
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中积极探索的还有塔庄镇。2024年10月,塔庄镇成功通过福建省住建厅审批,列入2025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建设项目,获得省级补助资金500万元。台湾吴正隆教授团队以“陪伴式乡建乡创”与塔庄开展深度合作,重塑集镇规划,助力打响文创品牌。目前,塔庄镇样板集镇策划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会,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,正积极抓项目、人才、要素保障,推进三类农房改造、集镇污水整治、文化活动中心修缮等惠民项目。

台湾吴正隆教授团队。
雄江镇
在雄江镇,台湾曾芝颖团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,打造了主题街区、长者食堂、大众茶馆等15个公共空间和31个美丽庭院示范点,形成共享景观节点;推出“雄江有好市”,打造网红打卡点,形成精品旅游路线,2024年吸引游客消费65万人次;盘活闲置资产,推动民宿发展,打造农产品体验研学中心,嫁接“台湾经验”带动村民增收,使“空心镇”变“明星镇”。



佳头村
位于海拔500米以上的上莲乡佳头村也在抢抓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创建契机,并探索出“四变”路径。资源“变”资产,盘活闲置资源,打造某年某月体验馆、闽台合作服务中心、芹菜洋文创基地,入股县属乡管国企,实现资产股份化;牌子“变”路子,县属乡管国企运营前置,形成“心上莲”地域品牌,带动村民参与合作,提升农副产品价值;产品“变”产业,对生态产品开展项目建设和品牌运营,形成以康养为核心的农文旅产业链;流量“变”留量,通过惠民空间、农房改造等,吸引游客“来村”、带动村民“返村”、吸引人才“驻村”,让文旅“流量”成为引人驻村的“留量”。

游客打卡闽清县上莲乡佳头村。闽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自2018年福建省推广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以来,闽清先后出台了闽台乡建乡创15条措施、金融领域4项举措、信贷白名单制度等惠台措施,建立并动态更新“一录三库”,推出租金“免二减三”“公建民营”模式,打造共享社区新形态。同时,闽清着力建设集台青集聚、项目对接、交流洽谈、成果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“闽清?海峡乡建乡创家园”,建成闽台青年乡建乡创驿站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,实施“1+N筑巢引凤”工程,为台胞台青打造宜居乐园。

位于闽清县的海峡乡建乡创家园。闽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如今,闽清已成为台湾青年及学生创业、研学基地的选择。2630名台湾“首来族”成为“常来族”,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两岸好声音、分享大陆好故事,促进了两岸交流、情感融合、心灵契合。
在闽清的青山绿水间,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与当地居民携手共进,书写着“两岸一家亲,共圆一个梦”的新篇章,共同绘就闽台乡建乡创的美好蓝图。